提起过去一年的汽车产业,你会想到什么?

是市场衰退、资本寒冬?还是电动车全速入场,引发巨大的“鲶鱼效应”?事实上,如果把视野放得再宽一些,我们会发现2020对于汽车行业或许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:这一年内,许多造车新势力的市值超越了传统车企,而人们对“新”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“电气化”——“智能”与否,成为了“新”的判定标准。

随着越来越先进的ADAS(高级辅助驾驶系统)等技术的发展,持币购买的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。作为汽车“智能化”的核心,自动驾驶技术,又一次走上了风口。

投资者认为,这一领域将颠覆未来的交通形态,甚至是未来的城市景观。无论是国外的谷歌,还是国内的百度,互联网巨头都早早在这一领域加注筹码,买好了新时代的船票。

无人车真的就要跑满城市了吗?本期领英中国邀请到了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军企业,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裁王皓俊先生,与我们分享小马智行的发展历程与人才策略,解读小马智行的人才策略如何助力企业业务发展。

 

打造“虚拟司机”
实现未来交通的彻底变革

 

苹果的CEO,Tim Cook说过一句话:“Driverless car is the mother of AI”。王皓俊说,这句话既凸显了自动驾驶的难度,也表现了它蕴含的巨大价值。

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、CTO楼天城博士也曾说过,小马智行的目标是打造真正的“虚拟司机”,解放人类的双手,改变人、车、路的关系,实现未来交通方式的彻底变革。

自动驾驶一直是智能出行的焦点问题,因为它不仅包括车外的交互(车与车的交互),还包括车内的交互(车与人的交互)。按照对于车辆功能的操控主体和驾驶区域划分,自动驾驶可以被分为L0-L5六个级别

 

美国汽车工程协会(SAE)2014年制定的自动驾驶分级标准

 

从L2往上,自动驾驶研究分为两条主要的线路。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大多数造车新势力,选择主攻L3,并依照分级,从低往高,循序渐进地拾级而上;而以谷歌旗下Waymo为代表的自动驾驶科技公司,则大多选择跳过L3,直接研究L4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。

小马智行,正是其中之一。王皓俊表示,他在美读博士期间就了解过一个类似自动驾驶的比赛,而自己当时在湾区也时不时就能看到自动驾驶的测试车。这点燃了他对自动驾驶行业的火花。

王皓俊说:“人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在出行上,而自动驾驶必然会给出行带来一个根本性的变革,给人带来根本性的便利。大家可以看到,有更多相关公司成立了,有更多的人才愿意献身到这个行业。产业链上的传统车企与供应商,大家都做了共同努力,想把这个系统大规模量产。在我看来,这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,在可期的时间内,应该能够走入大家的日常生活。”

 

 

小马智行
一支迅猛的创业团队

 

2016年成立的小马智行于短短5年间就发展到了数百人的规模,并分别在硅谷、北京、广州、上海等地设立研发中心,在中美两国都获得了自动驾驶测试、运营的牌照。如此快的成长速度,令诸多同类企业咂舌。这样令人艳羡的成绩,自然与其背后的人才团队密不可分。

小马智行的CEO彭军,CTO楼天城,包括今天做客领英中国的王皓俊先生,都曾参与到早期自动驾驶行业的研发和管理工作中。楼天城还是谷歌Project X研发成员之一,这个曾经神秘的项目,恰好是Waymo的前身。一个拥有丰富经验的领导团队,是成功的先决条件。

但快速的扩张同样给王皓俊等人带来了挑战:“随着公司的发展,我们开始需要更加偏重管理的人才。我自己基本上是在2018年,就逐渐从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,转换成了一个更加着重管理的角色。”

同样地,在人力管理方面,小马智行也有不少新的尝试。比如,相比起完全依赖人事部门撑起快速发展的公司,王皓俊也负责公司在全球的人才战略:“因为如果你找一个之前没有行业经验的HR过来,他/她可能还得先了解这个行业,适应这个行业,才能制定人力资源政策,而且也许还会有一个继续试错的过程。但相比之下,我可能已经在自动驾驶这个行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,知道这个行业的人才需求是什么。所以我觉得也许自己可以进行一些尝试。”


“这也是我认为初创公司非常吸引人的地方——你可以在很多不同的方向上试验你的潜力,然后看看这些东西最后是不是能够成为你个人能力的一部分。”

 

 

截至2020年11月,小马智行已经完成C轮融资2.67亿美元,累计金额超过10亿美元。去年8个月里企业估值就实现了从30亿到53亿美元的突破,是全球最有价值的自动驾驶公司之一。

 

以事聚人,因人成事
中美两地协同发展

 

根据领英大数据洞察(LinkedIn Talent Insights)的关键词搜索,截至2020年12月17日,领英全球会员中,具备汽车新兴领域技能的人才超过61万。除汽车行业外,这些人才还广泛分布于信息技术与服务、电信、计算机软件等多个行业。

如何快速地招揽这些人才,是小马智行过去5年,也是未来5年的重中之重。

因为,从领英大数据洞察的结果可以看到,互联网行业对这类人才的吸引力十分强劲,仅去年的增速就达到10%。与这些公司争夺其中的可塑之才,绝非易事。

 

 

小马智行对此的策略之一,是中美两地协同发展。

王浩俊说:“首先,我们的愿景本就是希望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技术,最终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让大家获得便捷的出行。这大概是我们在中美都设有办公室的根本原因。”

“其次,从全球市场来说,现在最大的出行市场一个是中国,一个是美国,所以我们当然两个都不能放。再次,从人才的角度来说,中国和美国是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两个人才市场,因此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,也非常自然地就在两国都有布局。在非常早的时候我们便做了这个决定。美国的第一个办公室是2016年12月成立的,中国的第一个办公室在北京,是2017年3月份成立的。”

领英大数据洞察的数据对这一结论有同样的支持。

 

 

 

从人才经验来看,中国汽车新兴领域的人才分布较平均,其中5年以下的人才占比相较于美国更高。这代表中国汽车新兴领域的人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

美国的高经验人才储备较中国明显更加丰富。其中,拥有16年以上经验的人才占比高达42%,远远超过中国的25%。

在产业发展初期,于两个国家同步招兵买马,有助于优劣互补,满足企业对于不同阶段人才的需求。

 

 

而对于中美两国的人才差异,王皓俊也有自己的观察。他补充道:“美国的同学可能对前沿研究的理解占有一定的优势。而作为中国的同学,我们国家的道路情况其实非常特殊,换言之对于自动驾驶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。这种情况下,道路场景、测试环境等方面,其实我们相较于美国的同学都会有很多便利,能非常快地接触到一些特殊案例。因此,对于某些困难的问题,中国的同学时常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。”

不过,小马智行在中美两国的人才战略倒没有明显区分。王皓俊对此的解释是,小马智行研发的是“同一套系统”,所有人都为同样的目标努力,故而论及人才的招聘与管理,他们采用的标准十分一致。比如“高度的安全意识”,这一点是小马智行对每一位员工都从来不曾放松的准则:“我们做的是全自动驾驶,这就要求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准,这是绝对要对大家负责的。”

 

 

由此,我们可以发现小马智行的另一条人才策略:以事聚人,因人成事

“我们想做的这个事情,能不能吸引到人,这很重要,”王皓俊说,“自动驾驶这个事情本身非常有意义,技术上又是充满挑战。从这两个角度来说,我相信很多顶尖人才,他们有这样的雄心,也有这样的信心,来做这么一件技术上非常难,但能给社会带来真正价值的事。所以,自然而然的,就会有一批顶尖的人才靠拢到小马智行。”

例如,该公司一位副总本是在一家世界500强外企从事大数据处理工作,但他觉得自动驾驶不仅有挑战、意义重大,而且中国公司有着更大数据量和应用场景,于是就加入了小马智行团队。

“至于因人成事,其实也很简单。很多顶尖的人才,他们本身就是我们非常希望合作的,他们的执行能力非常匹配,我们的化学反应也非常合拍。这样一种氛围下,一起前行的团队逐渐壮大,也就把这个事业很快地做起来。”

“事实上,2016年,小马智行刚刚成立,整个自动驾驶领域的人才其实不多,只有靠这样一些共同吸引的点,把一些新的人才,以及原来在其他行业的人才聚集起来,才能共同为这个事业奋斗。”

王皓俊说:“我相信每一位员工来到小马,都能够让双方都有很大的成长。这本身是一个互相建立信任的过程。”